电梯配重砝码(通常称为“对重")的选择和计算,是电梯设计、安装和维修中的核心环节,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电梯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来完成。
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解释其选择的原则、计算方法和关键考虑因素,但请务必记住:这仅供参考和理解原理,绝不能作为实际操作指南。
核心目标
对重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平衡轿厢和额定载重量的部分重量(通常为40%-50%),以减少电梯运行中曳引机所需的功率,降低能耗,并保证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,防止打滑。
一、对重计算的基本公式
对重块的总重量(Wc)可以通过以下基本公式计算:
Wc = P + K × Q
其中:
·Wc:对重总重量
·P:电梯轿厢的自重。这是轿厢本身、轿厢架、导靴、安全钳等所有固定部件的总重量。这个值由电梯制造商提供,可以在电梯的技术资料或土建布置图中找到。
·Q:电梯的额定载重量。即电梯铭牌上标注的最大载重量(例如,1000kg)。
·K:平衡系数。这是一个关键系数,通常介于0.4到0.5之间。常用的值是0.45或0.5。
举例说明:
假设一台电梯的轿厢自重 P = 1200 kg,额定载重量 Q = 1000 kg,我们取平衡系数 K = 0.45。
那么,对重总重量 Wc = 1200 + 0.45 × 1000 = 1200 + 450 = 1650 kg
这意味着,我们需要在对重架中放入总重为1650kg的对重块。

二、选择对重砝码的具体步骤
在实际操作中,选择过程如下:
1、查阅技术资料:
·轿厢自重 (P)
·额定载重 (Q)
·建议的平衡系数 (K),或直接给出对重的总重量 (Wc)。
·对重架的规格和最大容量。
·首先,必须找到电梯的《土建布置图》或《随机技术文件》。这些文件中会明确列出:
2、计算理论总重:
·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对重块的理论总重量 Wc。
3、选择对重块规格和数量:
·对重块通常是铸铁制成的,有标准的重量规格,如 25kg, 50kg, 75kg, 100kg 等。
·根据计算出的 Wc,结合对重架的空间布局,选择合适的对重块规格和数量进行组合,使其总和尽可能接近 Wc。
·例如:对于1650kg的总需求,可以选择16块100kg的(1600kg)和2块25kg的(50kg),总和为1650kg。4、现场调试与精确校准:
·理论计算只是第一步。在安装或维修后,必须进行平衡系数测试来精确校准。
·测试方法:在轿厢内放置与额定载重(25%、50%、75%、100%)相对应的砝码,测量电梯在全程运行时的电流。当上行电流和下行电流基本相等时,轿厢一侧的总重量(轿厢自重+载重)与对重一侧的重量就达到了平衡。此时对应的载重率就是实际的平衡系数。
·如果测得的平衡系数不在0.4-0.5的理想范围内,就需要在现场微调对重块的数量,增加或减少几块,直到满足要求。
三、关键考虑因素和注意事项
1、安全至上:
·对重块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持证的专业人员进行。
·操作时电梯必须处于检修状态或断电状态。
·确保对重块在对重架内放置稳固,并使用了压紧装置防止其在运行中晃动或掉落。
2、法规与标准:
·整个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电梯安全规范(在中国是《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》GB 7588,其等效采用欧洲EN81标准)。
3、平衡系数 (K) 的重要性:
·K值过高(>0.5):当电梯空载上行时,对重过重,会导致曳引条件恶化,甚至可能发生“冲顶"风险,制动困难。
·K值过低(<0.4):当电梯满载下行时,轿厢过重,同样会恶化曳引条件,增加制动距离,有“蹲底"风险。
·不合适的K值还会导致电机能耗增加,运行不平稳。
4、对重架容量:
·必须确保对重块的总重量不超过对重架的设计最大承载能力。
总结
电梯配重砝码(对重)的选择,本质上是一个基于轿厢自重、额定载重和平衡系数的计算过程,并最终通过现场电流测试进行精确校准。
核心流程是:查资料 → 计算 → 选型组合 → 现场测试校准。
由于这直接关系到电梯的运行安全和能效,严禁非专业人员自行计算和操作。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,请务必联系电梯的制造商、维保单位或专业的电梯工程师处理。